2025/04/16
2025 大阪世博盛大举行中!从建筑大师隈研吾之作到日本最高木建筑,来解锁必看的绝美特色场馆
来源:https://ztylez.com/art/artnews/2025/04/16/288602/
作者:Louyi Wong
分享:
国际级盛事 2025 世界博览会(EXPO 2025)终于在日前正式揭幕,选址在大阪湾人工岛「梦洲」,更会展开为期 184 日的活动。今年遂以「让生命更光辉的未来社会蓝图」为主题,并结合了「Saving Lives」、「Empowering Lives」和「Connecting Lives」三个核心进行设计,用作特色展馆、休閒空间与舞台设施等!
在开幕之前,已经有不少的建筑设计逐一公开,不少建筑都十分引人注目,为被大阪世博注入了生命力;现在正式展开,场馆内外也终于可以一一仔细看,不如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绝美特色场馆!


「Grand Ring」(大屋根),属大阪关西世博会的标誌性建筑,亦是展览会场的核心,以「多样性与统一」设计理念的具象化,让每一位参加者都能感受到文化的交融与共生。由日本建筑大师藤本壮介所设计,整体环形结构直径达 675 米、高度介乎于 12 至 22 米,亦约 2 公里长,成为了世界级的木造建筑奇蹟,更是作为本次世博会的中心活动场域与主要通道,能将 161 个参展国连结在一屋檐下,更有着团结的象征。所以,除了作为步道迴廊外,屋顶上还设有宽约 8 米的步道,可让人在上方漫步和眺望整座会场。
早在今年一月初,「Grand Ring」便进行了首次亮灯仪式。在影片中可见,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,「Grand Ring」如同一个漂浮在空中的巨型光环,彷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之门,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,令每位观众都沉浸于这场艺术与科技交织的视觉盛宴中。
「Grand Ring」为大阪世博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与色彩,而选用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,建造费虽然约18.48 亿港元(344 亿日圆),参考了神社的贯工法,能兼顾了抗震性和耐久性外,而「Grand Ring」在世博结束后亦会把建筑木材回收再利用,既体现了对环保的重视,也展现了日本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,是一个承载深刻寓意的艺术杰作!


另一个最瞩目的展馆 ——「捷克馆」,不仅玻璃螺旋结构的设计独特、令人惊嘆,更成为了日本最高无钢支撑木造建筑!
玻璃建筑由 Apropos Architects 设计,外观灵感取自捷克 Kamenický Šenov 地区的玄武岩地形;而那向上旋转的动态玻璃螺旋结构,则是采用最新技术 CLT 面板,配上特殊处理过的绝缘玻璃所打造。这不仅展示了非凡的捷克玻璃工艺,还融合了现代设计的创新,以独特的木结构营造了波希米亚风格的梦幻迴廊,创下了零钢筋支撑的新纪录!


卡达(阿拉伯语:قطر‎)是位于西亚的阿拉伯国家,而这次世博中的「卡达馆」,则是由着名建筑师隈研吾及其团队,联同卡达博物馆共同打造,灵感源自传统的阿拉伯的传统达乌帆船「dhow」,并巧妙地结合了日本的细木工艺,形成了一个独特而诗意的建筑作品。
卡达馆的外观以温润的木材和柔软的织物为主,展现出一艘航行于平静海面上的帆船形象,而展馆周围的水景更是增添了海洋的氛围,让人彷佛置身于平静海面的画面中;开放式屋顶及户外走廊,以日本细木工艺打造,在复杂的木结构下,则搭配白色纱质布料环绕,不仅设计美观,还反映了卡达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与贸易的连结。
展馆面积超过 1200 平方米,将成为展示卡达「2030 年国家愿景」的重要场所,重点介绍卡达的经济多元化及文化交流。隈研吾的设计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学,更强调了文化的交融与合作,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。


「荷兰馆」以「共同点:共同创造新的黎明」为主题,展现出令人惊艳的创新设计 —— 在圆形建筑的中央矗立着一颗巨大发光球体,彷佛人造太阳,不仅象征着洁净能源的无限可能,更展现了荷兰在永续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这座由 RAU Architects、DGMR 和 Tellart 等国际团队共同打造的未来建筑,「荷兰馆」的设计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理念,从建筑结构到材料选用都贯彻环保思维,建筑更有着可拆解重组的特性,以及融入水力发电等创新科技的展示,完美诠释了零排放未来的愿景;而在展馆内,也将带领观众展开一段互动之旅,透过沉浸式体验,共同探索永续能源的无限可能。


卡地亚 @Cartier 于 2025 年 3 月 8 日国际妇女节当天,宣布将在大阪关西世博会打造 Women’s Pavilion 女性主题展馆,通过艺术与设计诉说女性力量的无限可能。
由日本建筑大师永山佑子设计的展馆外观灵感源自传统「组子细工」工艺,将日本美学精髓融入现代建筑语彙,完美连结古今。展馆周围种植的本地树木在世博会结束后将重植于大阪山林,完美呈现永续循环的理念。展馆内部则由全球艺术指导埃斯・德夫林策划,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,参观者可以「捐出」自己的名字,成为展览叙事的一部分。
日本导演河濑直美操刀序幕影片,法国艺术家梅拉尼・罗兰带来结合肖像、雕塑与虚拟实境的创作,森万里子则以「人性与共存」为题创作全新作品。展馆二楼的 WA 空间将聚焦 6 大主题,探讨从环境到科技的重要议题。展馆将于 4 月 13 日至 10 月 13 日向公众开放,以「共生・共创・为未来」为主题,展现女性在推动全球进步、促进平等方面的重要角色。让我们一同期待这场艺术与时尚的精彩对话!


义大利馆以「艺术使生命重生」(L’Arte regenera la vita)为主题,由知名建筑师 Mario Cucinella 操刀设计,完美融合文艺復兴时期的建筑美学与当代永续理念,透过木造剧场、迷宫花园等标誌性空间,重新诠释「理想城市」的现代意涵,展现义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。展馆设计以白色圆形剧场为核心,其拱门设计令人联想到罗马竞技场的经典建筑风格。观众首先穿过开阔的入口门廊,进入由木材打造的沉浸式剧场,在此体验义大利艺术、工艺与文化的跨时代对话;而顶层的义式迷宫花园则以精确的几何图案、雕塑和喷泉装饰,巧妙融合自然与人工景观,还有在曲面墙上展示文艺復兴时期作品《The Ideal City》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梵蒂冈馆也由义大利馆主办,设置于义大利馆内,展出了文艺復兴时期的经典画作《Deposition》。这幅作品象征爱与信仰的转化力量,传递对希望与和平的愿景,同时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人类、自然与永续发展之间的关联。秉持环保理念,展馆所有元素都采用可再利用材料,无需额外加工即可在世博会后转化为新用途,完美诠释了「艺术使生命重生」的展馆主题。


由 FRPO 与 selgascano 建筑师事务所打造的西班牙馆,以独特的模组化设计和动态光影效果惊艷世人。这座灵感源自水母的展馆,由 30 个预製模组和 32 个充气球体组成,展现了精湛的建筑工艺,更体现了永续思维与创新精神。展馆的核心是一座距地面 3 米、面积近 1500 平方米的开放式平台,犹如一座现代化的西班牙广场。其上方由三座塔吊支撑起 32 个直径 4 至 6 米的充气球体,搭配特製织物屋顶,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。白天,不同角度的阳光透过球体在地面投射出流动的光影;入夜后,精心设计的 LED 照明系统则让展馆化身为闪烁的灯塔,为夜空增添魔幻色彩。展馆内部空间包含展览区、餐厅、小吃吧等多功能区域,总面积达 1070 平方米。特别的是,考量到永续理念,所有建材都在西班牙预製后以货柜运送,不仅降低成本,更确保展后能够完整拆解并改造再利用,为临时建筑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方向。


法国馆以「爱的颂歌」为主题,由 Coldefy 和 CRA-Carlo Ratti Associati 携手打造「自然剧场」,将日本命运红线传说与法式浪漫巧妙结合。展馆透过「爱自己」、「爱他人」及「爱自然」三条主线,展现法国在艺术文化与科技领域的精湛工艺,更以创新设计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係。

展馆以剧院舞台般的现代立面迎接观众,蜿蜒的参观动线引领游客沿着环形步道向上,最终抵达令人惊艷的屋顶花园。这座被植物完全覆盖的空中绿洲,不仅重现了法国从高山到海岸的自然风光,更能有效调节馆内温度。展馆更由 LVMH 集团鼎力支持,网罗了各大法国顶级品牌,包括 Louis Vuitton 的「硬箱图书馆」、Dior 的经典 Bar Jacket 展示,以及 Celine 与 Chaumet 的工艺呈现,完美诠释法式生活艺术的精髓,以及法国在文化艺术与环境永续领域的创新思维。


由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设计的 EXPO 大厅,以其独特的「Shining Hat」造型成为展场新地标。这座总面积达 8,400平方米的建筑,不仅继承 1970 年大阪世博「太阳之塔」的精神,更以其直径超过 60 米的金色圆形屋顶,展现出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,为世博会注入崭新的未来感。
内部设计以白色为基调,打造出一座拥有约1,900个座席的圆形剧场,观众席与舞台浑然一体;入夜后,场馆外墙将进行光雕投影展演,展出来自国内外的 109 件作品,让建筑在不同时段展现各异其趣的面貌。


由 Manuel Herz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,以五个超轻量 ETFE 气压球体惊艷世人。这座总重仅为传统建筑 1% 的创新建筑,不仅是本届世博会生态足迹最小的展馆,更巧妙融合了自然与科技,展现瑞士作为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的前瞻视野。每个球体宛如独立的小宇宙,诉说着瑞士在永续发展与创新科技上的精彩故事。
展馆设计以「光」为核心元素,五个由ETFE聚合物打造的球体各自承载不同主题,创造出无需文字就能说故事的沉浸式体验空间。建筑外壳每个球体重量不超过 400 公斤,轻巧到可用 2 至 3 辆货运自行车运送,大幅降低运输与建造的碳排放。展馆采地面层设计,免除垂直动线需求,不仅方便无障碍通行,更节省能源消耗。顶层设有观景酒吧,让访客在欣赏大阪湾美景时,也能体验瑞士的创新理念。展馆周围种植在地培育的植物,每公斤植物量可吸收同等重量的二氧化碳,随时间推移将绿意蔓延至整座建筑,创造出一座真正与自然共生的未来建筑典范。


奥地利馆以「谱写未来」(Austria. Composing the Future)为主题,由 BWM Designers & Architects 与facts and fiction 联手打造,将音乐的灵魂注入建筑设计中。这座融合奥地利国旗色彩的螺旋状展馆,不仅以巨型五线谱造型展现该国辉煌的音乐传统,更巧妙地将古典与创新意象结合,诠释「未来不是被设计出来的,而是被谱写出来的」崭新理念。
展馆以三大主题「繁荣」、「人类」与「地球」为核心,展览空间规划为「关係」、「理念」与「未来」三大展区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「未来大教堂」展厅,透过 AI 技术与沉浸式视听体验,让访客亲自参与未来议题的探讨,并即时影响展示内容,象征每个人都能参与未来的谱写。建筑师 Johann Moser 将木製条板编织成动人的螺旋乐章,不仅作为醒目地标,更化身为引导访客的动线。二楼设有特色美食区,供应奥地利传统甜点如 Buchteln 与 Kaiserschmarrn,让访客在音乐与美食的交织中,眺望大阪湾的迷人景緻,体验奥地利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

摩纳哥馆以「探索.海洋」为主题,展现这个地中海滨的蓝色公国在海洋科技与环境保育上的深厚实力。展馆设计灵感源自海浪的流动形态,透过创新的展示手法,带领观众深入探索从海洋研究到环境保护的多元面向,展现摩纳哥在推动海洋永续发展上的决心与愿景。
展馆规划三大主题展区,首先是介绍摩纳哥的海洋探索历史,展示从阿尔贝一世亲王至今的重要海洋研究成果;其次展示当代海洋科技发展,包括深海探测设备与海洋生态监测系统;最后聚焦未来海洋愿景,透过互动装置展现摩纳哥在海洋保育上的创新方案。展馆特别设置「海洋剧场」,运用最新影像技术,让访客彷佛置身深海,亲身体验海洋生态的奥妙。此外,展馆也规划海洋主题餐厅,提供融合摩纳哥与日本特色的海鲜料理,让访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,也能深入理解海洋永续的重要性。摩纳哥馆不仅展现了这个小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大格局,更传递了人类与海洋共生共荣的重要讯息。

这些创新的工艺和艺术特色,不仅充分展现了各国、各设计师在建筑与文化艺术方面的深厚实力,更令人们更为期待这次世界博览会的到来。然而,这也是世博会时隔 20 年再度回归日本、时隔 55 年再次登陆大阪,届时将会有逾 150 个国家、2,800 万人参加,也将有不少互动体验活动,如工作坊到虚拟实境探险,感受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与独特魅力。

大阪世界博览会地址: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此花区梦洲日期:2025 年 4 月 13 日 – 10 月 13 日(门票:HK$296 起)
 Source @expo2025japan、@sou_fujimoto、@apropos.architects、Kengo Kuma & Associates @kkaa_official、@rau.architects、@Cartier 、@mario_cucinella_architects 、 @selgascano 、@frpo.es、@crassociati 、@coldefy.fr、@lvmh、X/@tax_i_ 、manuelherz.com 、@expoaustria 、DOUG AND WOLF @dougandwolfviz